“閱報愈多者,其人愈智。報館愈多者,其國愈強。”這是1896年梁啟超先生在《時務報》上的呼吁。當時“上下不通”“內外不通”“中國受侮數十年”。
1935年,北上紅軍到達哈達鋪,從郵政代辦所的報紙上,得知陜北蘇區和紅軍活動的情況,隨后,中央政治局常委開會決定前往陜北。
兩個關于報紙的歷史細節發人深省。古人云,識時務者為俊杰。何為時務?就是有關國計民生的大事。
黨報發出黨的聲音,是黨的主張的集中地。每一名黨員,尤其是青年黨員,應該養成讀黨報的習慣。其正心而修身,多讀可識時又通變,縷縷墨香可化為強大力量。如果不讀、少讀、被動讀,難免會疏離中心、心力荒廢。缺少了對時務全面、明晰的理解和掌握,危險和倦怠就可能不期而遇。
做人講本分,做黨員講黨性。堅強的黨性不是一天煉成的。黨報讀久了,黨性可在不知不覺中得到錘煉。黨報中不乏優秀事跡、先進理論、準確站位、深刻教訓,天天浸淫于此,如同聆聽師長教導,“習習晨風動,澍雨潤禾苗。我后恤時務,我民以優饒。”大格局便在不經意間形成了。
現在的世界是“屏”的,形形色色、熙熙攘攘。要保持平心靜氣,是莫大的考驗和修煉。工作忙碌之余,手拿報紙進行一番深閱讀,應是一張一弛的合理安排。黨報多嚴肅,說嚴肅并非難以親近,事實上,近些年來的新聞改革讓許多大報多有可觀。一天天看,報紙是零碎的;但拉開來看,從歷史縱向和地理橫向看,黨報又是系統、連貫、豐富的。新聞是明天的歷史,一張黨報日復一日地看,白紙黑字、萬千氣象,漸漸匯聚成一部“資治通鑒”。
閱讀重在積累。清代康熙帝18歲始,便將經筵、日講作為重要學習方式,15年不間斷。一番偉業與學習積累密不可分。“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敗由奢。”經筵、日講已走遠,如今文化昌盛,當年特權如今已經普惠,不妨將一張黨報比作當年“經筵”,方寸間閱盡世事,豈不是樂事?
個人經驗來講,讀黨報可從三個方面著力:看時事、品評論、賞文藝。時事讓你和這個國家的脈動相連;評論讓你在喧囂中找到一絲理性的清明;而文藝,如同一方園地,讓你看到詩和遠方。
“日月每從肩上過,山河長在掌中看”。閱讀黨報,是黨員加強自我修養的重要途徑,對黨組織建設來說,也是一項基礎性工程。